天河記事
友善好食
保有農村美好的嘉義縣竹崎鄉 田園微旅行變身一日小農


參與之青年朋友於紫雲社區穀倉合照。

生活是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。為公智庫參與教育部「遊學台灣活動十周年特別企畫」,帶領18名青年朋友,到嘉義縣竹崎鄉,體驗兩天一夜的農村生活。期間參訪了「酪梨崎園」、「桃源自然農場」、「紫雲社區」等地,由在地人與農友帶大家了解現今台灣農村發展的瓶頸與優勢,感受農作、土地與人的連結。

走進時光隧道,挖掘農村美好記憶

去年,紫雲社區在嘉義縣政府的金牌社區選拔中,從 46 個參賽單位中脫穎而出,獲得銅牌。社區發展協會整合農村環境資源, 將廢棄的托兒所改建為童玩館,並運用當地蔬果,製作菜脯饅頭、火龍果饅頭,以龍眼木燒製木耳汁,積極發展農村旅遊。

旅遊作家蔡昇達認為,紫雲社區最讓人驚豔的莫過於保留了許多農村的美好記憶, 步行社區中,可見百年「土角厝」、「菸樓」、「宗祠」,更有鎮區之寶「穀倉古亭畚」,務農工具間的豐富度可比小型博物館,蓑衣、牛犁、打穀機、磨豆石臼應有盡有,彷彿走進時光隧道。

導覽人員林慧紅說,如果遇到老年人參訪社區,他準備的介紹內容和故事,常派不上用場,因為阿公阿媽看見這些老建築、老物件,總是興奮得你一句、我一句,鮮活地描述起自己的生活經驗。

精進耕作技術,當食安領頭羊

懷舊之餘,農村也不乏先進思維。近來,台灣社會因為食安問題,越來越多人提倡自然農法,重視食物的生長過程。農民因為長年務農,更早感受食物對人與環境的影響。三十年前,台灣有機觀念尚未普及,也沒有專門的銷售通路,桃源自然農場的張仁主, 就因為農藥中毒,開始投身有機種植,扮演領頭羊的角色。

走入農場,領隊的是泥巴路上成群結隊的大螞蟻,周邊滿佈種類不一的雜草,時不時還會被蜘蛛網攔截。張先生解釋,大家別誤會我們沒在管理農場,任由雜草叢生,有機種植強調作物多樣性,即使雜草也要遵循這個原則。看看柿子樹幹上一圈圈的刀痕,也是有機種植的印記,慣行農法會直接施藥, 以防落果,有機種植則用刀子環刻主幹或主枝,取代藥劑的使用。然而,環刻後的柿子樹因基部發育受阻,壽命會減少好幾年,生產成本也隨之提高。

酪梨崎園的沈清德早年種植種橫山梨,由於這種梨子很容易遭病蟲害,需噴灑大量農藥,因緣際會下開始研究酪梨的栽種方式。發現酪梨管理省工,又具有高營養價值,不僅低醣,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、礦物質,以及 11 種以上的維生素,具有強化心臟功能、燃燒脂肪等益處,在歐美相當受歡迎。沈清德正積極和嘉義農業試驗所、幾間大學合作,並擔任產銷班班長,不斷精進耕作技術與產銷模式,希望將酪梨推廣至台灣。


酪梨崎園沈清德班長。

沈班長分享,曾有前輩告訴他,常到園裡繞繞,酪梨樹會告訴你栽種的祕訣。起初他半信半疑,後來發現真是如此,在酪梨樹下工作二十多年,他已能從各種生長狀態,讀出每棵樹透露的訊息。

趁著拜訪酪梨崎園,我們也在產銷班製作了酪梨牛奶、酪梨三明治和酪梨莎莎醬,看大夥兒投入的模樣,沈班長欣喜表示,沒想到年輕人這麼喜愛動手製作酪梨料理。或許是沈班長一家人的努力和熱情,讓這個由鐵皮屋搭建的空間格外有意義,當大家發現產銷班入口處有塊刻著「嘉義縣竹崎鄉果樹產銷第四十九班」和「2005.8.12 吉旦」字樣的木製門牌,還不忘與這質樸而精典的畫面合影。

深度漫遊,每次旅行都是新的開始

旅遊觀念的改變,讓各式各樣的主題旅行受到歡迎,也出現許多有趣的社群網絡。長期致力社區發展的朋友、想認識更多台灣角落的年輕人,常藉此找到志同道合、一起打拚的夥伴,讓分散四處的個別行動,有互相串連的機會,進而匯聚成更大的力量, 讓更多人、更多地方、更多文化價值,被看見被理解。

離開一個短暫停留的地方,不但沒有行程結束的感覺,還因為在地人的熱情分享,又列了串想要造訪的名單,這種去了還想再去,每回都想再留久一些,期待自己用不設限的開放態度,去認識更多「好所在」,就是細細探索一個地方的魅力吧!


全文同步刊載於萬海慈善基金會刊《停泊棧》NO.46「為公論壇」專欄:保有農村美好的嘉義縣竹崎鄉 田園微旅行變身一日小農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