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河記事
友善好食
重拾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信賴關係 產銷履歷農產品打造食安防護網


Image by Sven Hilker from Pixabay

台灣農產種類多元,也有許多極富特色的地方美食,近來卻因接連爆發的食安問題,讓民眾對在地產品失去信心,一些長期遵循規範的農友或店家也受到波及。由於消費者對食材來源的重視,採行多年的CAS與吉園圃標章,在產品出現違規情形時,難以有效追溯出供應者,促使越來越多通路開始販售產銷履歷農產品。

何謂產銷履歷農產品

農產品產銷履歷是結合了臺灣良好農業規範(Taiwa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,簡稱TGAP)和履歷追溯體系的驗證制度。TGAP主要在確保農產品的產製過程,符合中央主管機關的標準化作業流程與模式,排除風險因素,降低環境負荷,以確保農產品安全與品質。履歷追溯體系則是讓農產品在市面流通後,消費者能清楚了解其來源,如農產品發生問題,也可快速找出同批產品下架,並釐清責任歸屬。

產銷履歷驗證是由政府認證的驗證機構進行,驗證種類包含:一般作物、有機作物、作物加工、家禽、家畜、畜禽加工、養殖水產品、水產加工品。申請驗證者則需具備(一)農民、(二)農業產銷班、(三)農場、畜牧場或養殖場、(四)依法設立或登記之法人或團體,四種身分之一。

依照規定,所有通過驗證的產銷履歷產品,陳列販售時要清楚標示:產銷履歷標章、品名、追溯碼、資訊公開方式、驗證機構名稱。消費者進到產銷履歷追溯號碼查詢平台,鍵入追溯條碼,或者使用手機掃描產品標籤上的QR Code,就可以看到農產品的生產者姓名、地點、驗證機構等基本資料,以及何時整地、灌溉、施肥、施藥等生產記錄。

消費者支持 讓產銷履歷走得更長久

從事水產養殖40多年的邱家兄弟企業社,大約15年前開始無毒養殖,他們在2009年得知政府在推廣產銷履歷,為了讓消費者易於辨識產品性質,就一路做產銷履歷驗證到現在,驗證單位每年都會到養殖現場查驗。

老闆娘潘秀冠說,其實產銷履歷設定的規範和要求都是最基本的,定時記錄和上傳飼料名稱和來源、使用了哪些添加物、水溫變化等資訊,對他們來說並不困難。至於每年約4萬多的驗證費用負擔也可接受,因為邱家兄弟養殖面積達26甲,但是對於多數養殖面積低於5甲的小農來說,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政府早期著重輔導生產者做驗證,欠缺通路開發,小農花費時間金錢申請驗證,卻只能用一樣的價格將產品交給盤商,參與驗證的意願就不高,這情形在近一年漸有改善,部分連鎖賣場指定販售產銷履歷產品後,盤商就願意以高一點價格收購產銷履歷產品。

為了拓展產銷履歷通路,也讓民眾更容易買到安心食材,農委會正積極推廣產銷履歷專櫃和溯源餐廳。目前大潤發、家樂福、台北魚市、台糖量販、安溯市集、頂好超市、全聯福利中心等360處實體通路,已設有產銷履歷專櫃,每個專櫃至少販售5種以上產銷履歷產品。此外,台北、宜蘭、台南等地也可找到溯源餐廳,這些餐廳的部份菜色,會使用產銷履歷產品作為食材,並清楚標示哪些餐點可溯源,同時提供履歷查詢服務,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。

台灣農產品規模小、種類零細,且務農者年齡偏高,平均超過60歲。在全球化浪潮下,要面對國外大規模生產的競爭,以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稅優惠壓力,著實需要政府擬定完善的政策,投入大量資源,提供小農充分的輔導與諮詢管道,進而建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驗證制度,讓外銷產品不需另外送檢,以減低生產者負擔,有效提升台灣農產品價值。

產銷履歷不只能強化生產者對產品的責任感,讓消費者購買到安全的農產品,也給大家機會了解農產的耕作與銷售資訊,為生產者和消費者建立起信賴關係。除了靠政府把關,還需每個人更注重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,選擇消費講究生產品質和細節的在地產品,才能擁有完整的食品安全網絡。


全文同步刊載於萬海慈善基金會刊《停泊棧》NO.50「為公論壇」專欄:
重拾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信賴關係 產銷履歷農產品打造食安防護網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