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河記事
社會創新
文創時代的人才本領

文化創意產業成為熱門名詞之際, 你已意識到文創和自己的連結嗎?還是認為那是藝術家、文化人或創業者的事情?

其實當我們欣賞各大博物館,從館藏作品中汲取靈感,發展出饒富趣味的公仔、擺飾品、日常用品;或者在休閒旅遊時, 選擇別無分號的個性餐廳、拜訪富有地方特色的節慶祭典;甚至只是進戲院觀看一部好萊塢賣座電影,都已經參與了文化創意產業。

為公智庫在五月份舉辦了「藝遊城市‧ 文創領航」講座,邀請台中教育大學管理學院黃位政院長、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邱于芸老師,分享他們對文創產業的想法,以及文創人才培育的經驗。

惟有運用文化底蘊,才能真正轉動一個國家的經濟
 
文創產業的提出雖然是為了解決資訊產業面臨瓶頸後的經濟問題,其發展卻讓許多長期被忽視、甚至面臨流失的文化,重新受到重視。黃位政院長提醒大家:文化內容本身是有價值的,文創產業即是透過一些想法、設計,彰顯出文化的價值,並加上營運的想法,透過各種行銷管道讓大眾知道。其發展歷程需要經過「文化價值→設計加值→營運增值」的串連。

文化價值的創造,除了由深厚的傳統和歷史中尋找機會,還有一種「無中生有」的模式。哈利波特故事中的「9又3/ 4月台」原本不存在,現在卻成為倫敦的熱門旅遊景點。位於市中心的國王十字火車站(King's Cross Railway Station)不但真的掛上9又3/4月台的標誌,還在附近開了哈利波特專賣店。這一個從小說延燒到電影、旅遊,以及各種周邊商品的魔法熱潮,正是文創產業「由虛到實」的典型範例。


邱老師認為:「惟有運用文化底蘊,才能真正轉動一個國家的經濟。」依據政府公布的文創法,文化創意產業包含:視覺藝術、音樂及表演藝術、工藝、電影、廣播電視、出版、廣告、建築設計、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等等。但分析成功經驗不難發現,文化總是跨越時間空間,跳脫我們習以為常的分類範疇,以多元樣貌,帶給人們熟悉又嶄新的經驗。這是大家在談論產值時,更根本和極待探究的課題。

打造創新創業的夢想基地

文創人才該具備哪些特質,又要去哪裡找資源?大概是所有剛剛踏入文創領域者,最想知道的事情。

黃院長任教的台中教育大學,為了提供文創交流平台,與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締約合作,利用學校的老舊宿舍,成立「花漾柳川創藝屯」,邀請工藝師入駐, 並透過課程設計,讓學生認識傳統工藝的技術,使其在就學期間,就有機會了解文創產業的營運模式。資深工藝師也得以從年輕學生天馬行空的點子中,得到刺激, 在產品上進行創新。

「卡士達創業加油站」則是邱老師經營的共同工作中心,目前在台北西門町與安和路各有一個處所,開放給各式各樣的創業者進駐。他希望在創業歷程的起點,創造一個聚集各路好手的社群,透過資源共享的方式,增進大家的互動,並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,產生商業上的連結或情感上的支持。

加入卡士達創業加油站,不用提出你的商業模式,但要對下列特質有所共識:良好的情緒管理、批判思考能力、正面思考、良好的條理與秩序、包容異見、不怕失敗、靈活應變、願意付出、尋找資源解決問題、社會良知與責任、領導力。

邱老師強調,現在各種知識都能在網路世界中找到,科技也讓媒體瓦解,讓每個人都是發聲器、都是媒體,理解如何表達、如何找資源、如何串連,才是文創人更重要的本領。

培養對生活有想像力的群眾, 創造文創需求面

日前媒體報導,鶯歌老街的小吃店,已經取代陶瓷店,遊客只願意掏腰包解饞, 甚少有人願意選購陶瓷品,加上外來商店進駐,造成租金攀升、廉價品充斥,在地店家與陶藝工作室一間間退出。

邱老師提醒大家:文創的發展,不能單方面著重產業鏈的討論,而要從供需問題去思考。如果我們有生產陶瓷的技術,但人們還是習慣使用免洗餐具,陶瓷工業就難以振興。只有全面提升大眾的生活素養,豐富每個人對於生活想像,大家才有挑選、採買陶瓷的興致,進而創造出需求。

我們對於文創的理解,不只要從復甦傳統文化、振興產業去看,更要去想怎麼改變人的生活方式。當大家開始注重個人生活風格、擁有個人生活品味,甚至開始寫自己的故事,才是文創產業開花結果的時刻,文創也才能為我們居住的城市,帶來更深刻的意義。


全文同步刊載於萬海慈善基金會刊《停泊棧》NO.42「為公論壇」專欄:文創時代的人才本領​

TOP